本报讯 记者李忠粮报道:11月4日,从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国家队”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传出消息,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采用“MPL”课程培养了24名运输机副驾驶,此举标志着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民航局副局长李健、民航局人教司司长梁启通、民航局飞标司司长金宜斌、民航西南管理局局长周毅洲、巡视员李书文、民航飞院郑孝雍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民航飞院党委书记朱勇、副校长陈布科、关立欣,以及来自中国民航三大航空集团、地方航空公司的50多位分管招飞和训练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新世纪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民航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但由于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滞后等原因,飞行员培养和培训速度,远远赶不上民航飞机增长的速度,再加之,目前国内外飞行院校输送的民航飞行员全是“半成品”,航空公司还需要花大量的人、财、物,对新进的飞行员进行转机型培训后,才能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副驾驶,这就让航空公司原本十分紧缺的飞行人才资源更加紧张。
鉴于这样的现实,中国民航更加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飞行员培养模式,以满足航空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07年,在民航局的指导下,审时度势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决定整合校内研究力量,对飞行教学训练模式进行创新,并成立了由该校校长郑孝雍、校党委书记朱勇挂帅,副校长关立欣、总飞行师徐建民、飞行标准处副处长白宏秋等飞行专家领衔的课题组,研究、开发“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Multi-crew Pilot Licence)课程,希望在世界上率先成规模地进行MPL培训,缓解中国民航对飞行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矛盾,将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带入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
“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课程培训,是国际民航组织专为培训运输航空副驾驶而推出的一种全新培训理念,属世界民航飞行训练的前沿课题。目前,全球仅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少数国家具备了研究、开发“MPL”课程的能力。
4年来,课题组瞄准当代国际民用航空科技发展的前沿,以“多人制机组环境下的安全运行与差错管理、机组成员配合、协调和沟通能力,人员筛选、驾驶舱资源利用”等为重点研究领域,构建培养运输航空副驾驶所需的课程体系,通过提高模拟机训练比重和飞机非正常状况的处理培训,让学员在飞机和模拟机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机组间的沟通能力。
截止2011年10月,该校已经为国航、东航集团培养了24名“MPL”飞行员。从运输航空飞行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上进行总体评价,与传统的私人飞行执照-商用飞行执照-仪表等级课程体系下,培养民航飞行员的训练模式相比,该课程在训练理念、训练思路、训练模式和飞行训练时间安排等诸多方面更有针对性、更加高质、高效。“MPL”课题的成功,极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民航飞行员培训领域的地位和形象。
会场